19世紀初,煤氣已經在歐洲被普遍用于城市照明,生產煤氣的同時,還有一種油狀的液體無人問津,法拉第對這種液體非常感興趣,1825年,他對油狀液體進體采用蒸餾的方法進行分離,得到了苯。
苯(Benzene),是一種有機化合物,是結構最簡單的芳烴,據化源網資料,其化學式是C6H6,分子量為78.112,熔點為5.5攝氏度,沸點為78.8+8攝氏度左右,常溫下為無色透明液體,芳香氣味濃烈,味甜、可燃并且具有致癌毒性。不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、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,自身也是一種有機溶劑。
苯是一種環狀結構,這種結構也被稱為凱庫勒結構式,凱庫勒結構式的發現一直是化學史上著名的趣聞之一。1890年,慶祝凱庫勒發現苯環結構25周年的大會在柏林市政大廳舉行,他在演講中說到發現苯結構的時候他在比利時的根特大學任教時,一天夜晚,他在書房中打起了瞌睡,旋轉的碳原子又在眼前浮現。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起,而蛇的嘴巴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,并旋轉不停。他猛地驚醒,經過實驗的驗證,最后提出了苯環結構的猜想。
苯廣泛用于生成合成橡膠、合成樹脂、合成纖維、有機顏料、合成洗滌劑以及染料、醫藥、香料、農藥等,也常常用于熱載體和溶劑。早在1920年代,苯就已是工業上一種常用的溶劑,主要用于金屬脫脂。其最重要的用途是作為化工原料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:生產塑料、橡膠、去污劑、纖維、染料、殺蟲劑等的原料通常都包含苯經取代反應、加成反應、氧化反應等生成的各種化合物。苯還可以用于制造苯系中間體:苯與乙烯生成乙苯,從而生產制塑料的苯乙烯;苯與丙烯生成異丙苯,從而生產丙酮與制樹脂和粘合劑的苯酚;還有制造尼龍的環己烷、順丁烯二酸酐、用于制作苯胺的硝基苯、氯苯、用于生產洗滌劑和添加劑的各種烷基苯及氫醌、蒽醌等化工產品。
苯是一級致癌物質,毒性比較強,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安全。吸入高濃度的苯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反應,從胸腔發緊到呼吸困難直至意識喪失。大量接觸后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就會發生震顫、抽搐,甚至因呼吸麻痹和循環衰竭導致死亡。吸入少量液體立即引起肺水腫和肺組織出血。短期皮膚直接接觸會引起紅斑,長期或反復接觸皮膚會引起脫水、收縮性皮炎、皮膚繼發感染。造血系統是主要的靶器官,會導致流鼻血、紫瘢、牙齦和粘膜出血、血細胞減少、血小板減少、白細胞減少、貧血和白血病。
苯的制備方法非常多,多是工業級的生產制備方式,做科學研究的話可以嘗試從化源商城等平臺購買各大品牌試劑。
|